1. 二維碼

          民族品牌網

          掃一掃關注

          民族品牌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品牌追蹤 » 正文

          “中國菊花之鄉”,安陽市林州市茶店鎮太行菊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0-12 10:53:29    來源:民族品牌網     瀏覽次數:298    評論:0
          導讀

            一、基本信息  1.林州市和茶店鎮的基本情況  (1)林州市  林州,河南省的一個縣級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東麓,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故鄉。這座城市南北長74公里,29。東西寬4公里,面積2046平方公里?! ×种葺?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

            一、基本信息


            1.林州市和茶店鎮的基本情況


            (1)林州市


            林州,河南省的一個縣級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東麓,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故鄉。這座城市南北長74公里,29。東西寬4公里,面積2046平方公里。


            林州轄1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42個行政村、34個居委會、1747個自然村。它成立于1994年。


            全市人口116萬,人口密度550人。每平方公里49人。市區30萬人口,產業集聚區3萬人口。林州以漢族為主,流動人口有回族等少數民族、朝鮮族、越南人,其中東港鎮有白族、苗族、布依族三個少數民族。


            林州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望大海,西望山西陜西,南臨中原,北靠京畿。是三省南下北上,東進西出的重要場所。被稱為“金三角”,史書有記載“棄之則弱,得之則霸”。


            “十二五”期間,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496.6億元,增長57。5%,年均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62144元,比2011年增長56%,年均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620.2億元,增長149。4%,年均增長20。1%;一般預算收入16.6億元,比2011年增長62.2%,年均增長1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5元,比2011年凈增8525元,年均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2億元,比2011年增長78%,年均增長12。2%.縣域經濟綜合排名連年位居全省前十。

            (2)茶店鎮


            茶店鎮位于林州市以南32公里的一個偏遠山區,北鄰原康鎮和桂林鎮,西接輝縣市,東、南與齊林鎮接壤。省道228東南公路縱貫南北,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全鎮總面積94.03平方公里,10754戶,3.57萬人,耕地面積2.6萬畝。


            菊花種植是茶店鎮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茶店鎮擁有“林州茶鋪太行菊”、“林州茶鋪柿子”、“林州茶鋪山楂”三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集中發展優勢產業。


            茶店鎮菊花產業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60%。茶店鎮人均純收入連年增長,2014年達到11620元;居民就業逐年增加。2014年就業1132人,全鎮就業率達96%。2017年茶店鎮財政收入只有3000萬元,2019年是6143萬元。2.農民情況:從事“一流”產業的農民數量、組織形式、組織關系。


            茶店鎮從事菊花生產的農戶約占全鎮農戶的75%。茶店鎮大力發展特色菊花種植,農業部門專家提供技術服務,形成了R&D中心農民龍頭企業基地的發展模式。


            茶店鎮大力支持太行益友聚品有限公司的發展,使其成為林州唯一具有出口資質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也是第一家簽訂外貿出口合同的企業。太行益友菊花制品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強菊花深加工的同時,積極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扶貧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坡地經濟,種植太行菊花500多畝,總投資160多萬元。


            (1)林州太行益友菊花制品有限公司


            林州太行益友菊花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茶飲料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公司于2015年注冊成立,生產面積20多畝,菊花基地800畝,員工300多人。該公司一期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7000平方米的廠房,現已擁有殺青、烘干、晾曬等設備。新建2條全自動菊花生產線,鮮菊花日加工量達到5萬公斤。


            公司的宗旨是“弘揚紅旗渠精神,做好太行菊花品牌”。公司依托菊花之鄉的地域優勢,采取“基地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培育種植太行菊花6300余畝,通過菊花全產業鏈帶動360戶農民增收。其中貧困戶120人,季節性就業崗位年收入6000-8000元;長期工作達到每人每年18000-20000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菊花托起了茶店鎮的“產業夢”。


            (2)菊花產業扶貧基地


            2017年,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100多畝,建設菊花產業扶貧基地?;赝ㄟ^土地流轉增加貧困戶收入,每畝每年補貼600-1200元;此外,基地還與20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簽訂了基地幫扶協議,給予貧困戶每年每戶1200元的補助;為基地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簽訂長期就業協議,保證就業收入。


            基地與茶店鎮10戶貧困戶簽訂了就業協議,按50元工資每日結算,有效帶動了貧困戶的收入。此外,菊花基地還有大量的季節工。每年菊花采摘期以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為主,所有貧困戶優先參與基地管理和采摘。


            農民收獲


            3.村莊的歷史和名稱


            歷史:雄偉的太行山,古韻悠長。茶菊,處處香。相傳林州茶店鎮是元末明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貿易走廊。這里平均海拔450米,山勢平緩,氣溫適中,雨量充沛,野生山菊遍地。后來,一個姓李的家庭在當地開了一家茶葉店。主人從山上采摘新鮮的野菊花,曬干后泡茶供人飲用。由于這種茶香味濃郁,解渴消暑,深受來訪客人的喜愛,小店的生意也漸漸紅火起來,名氣也越來越大,因此得名茶葉店。

            1953年設立第十區;1958年,乍得公社成立;1983年,他換了家鄉;1997年,轄22個行政村;1998年撤銷馬溝行政村,新設南馬溝、北馬溝行政村;2002年,轄23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和239個村民小組;2004年,轄23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和150個村民小組。2014年2月,茶店鄉撤鄉并鎮。


            標題:2016年太行菊花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首批六批合格監測名單”,茶店鎮榜上有名;2020年被評為河南省知名農產品。


            先后被評為“河南省小康科普示范鄉”、“河南省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連續六年獲得“安陽市農村經濟特色先進鄉鎮”稱號,連續七年獲得安陽市信訪“三無(四無)”榮譽。


            4.村莊建設


            12公里茶馬古道、龍上路兩側種植黃楊、雪松、火炬、紅花刺槐、紅葉石楠等景觀綠化樹木3萬余株,形成了特色鮮明、景色宜人的景觀大道,為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硬件支撐。


            近年來,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茶店鎮的農村清潔工程令人印象深刻。為搞好農村清潔工程,鎮村兩級共投入資金220多萬元,組建了一支93人的專業保潔員隊伍,實行分段定期清掃,簽訂合同,進行績效考核。同時,該鎮新購置大型垃圾車2輛,環衛保潔車40余輛,新型環保垃圾桶30余個。在這里,清潔工程涉及全民參與、專業清潔、無害化處理。3354戶清理完垃圾后,由村里的專人清理,再由鎮里的專車運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鎮上成立了鎮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各村支書、主任為第一責任人。過去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過去雜草叢生的荒野變成了健身休閑公園。隨處可見“道路硬化、垃圾凈化、環境綠化、房屋清潔、水自流、污水管道、配套設施”的新景象。


            二、產業資源的特點


            (1)主要行業


            2017年以來,該鎮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結合鄉村綜合體的打造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掀起了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的蓬勃高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一園三園”為發展框架,東西山為補充,新增太行菊花1200畝、觀賞菊花500畝、雪松1000畝、采摘園800畝。全鎮菊花種植面積12000畝,其中集中連片5000畝,成為全國最大的“太行菊花”種植基地,名副其實的“中國菊花之鄉”。


            金菊


            (2)產品類型


            根據土壤、水肥、生長周期、作物輪作等要求和條件。在茶馬古道兩側、鎮周邊、西嶼北村、東山、西山種植菊花、菊花、菊花、菊花、菊花、菊花等15個品種。


            (3)休閑旅游


            目前,茶店鎮規劃建設的以茶馬古道為主線,清河依山生態園、柳林科普生態園、現代農業園為框架的旅游通道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一體兩翼”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依托東部新建的九龍山公園和省級森林公園,著力規劃開通東西環山旅游線路;寨井西溝、南坡、茶店西溝自然村省級傳統村落維護保護基本完成,鄉村林果林帶建設積極推進。以舉辦菊花文化旅游節為載體,極大地促進了茶店鎮鄉村旅游的發展。


            (4)年收入


            種菊花,一次投入,三年收益。第一年種菊花后,第二年、第三年菊花的根會自己發芽,不需要投資種植,甚至可以分出一些根苗出售。


            該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坡地經濟,建設五大特色產業園區,打造集采摘、觀光、休閑、寫生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和鄉村旅游線路。目前,全鎮已種植太行菊花1.2萬畝、核桃5000畝、特色林果2900畝、中藥材2500畝、小雜糧5800畝,年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500元。


            商品電子商務


            第三,發展模式


            (1)政府支持和引導


            為切實保障菊花產業發展,該鎮成立了菊花產業發展指揮部,由鎮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推動菊花產業規劃和菊花產業鏈在全鎮的發展。為了鼓勵菊花種植,茶店鎮實行了獎補政策,每畝集中菊花田獎補500元,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對于各村種植的菊花,鎮上的龍頭企業太行益友、柳林科普公司、鎮農資公司等實行保護價收購,打消了村民對菊花銷售的后顧之憂。


            (2)創新種植模式。


            茶店鎮在總結往年菊花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創新菊花種植形式,將果樹間作與菊園規?;N植相結合,將公司農戶、規模農戶、村集體種植管理相結合,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業結構調整,增強了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


            四。從經驗中學習


            (1)轉變經濟發展思路


            農業結構調整是改變農業傳統習慣的思維調整,也是改變種植品種、種植方式和種植收益分配的調整。茶店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把文化旅游產業與發展坡地經濟、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全力打造全域景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發展產業脫貧。


            產業發展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和根本出路。林州市茶店鎮在扶貧中緊緊圍繞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提高扶貧質量的主要抓手,堅持走以山地果樹為主、特色產業并舉、生態旅游的產業發展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扶貧助農之路。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oughcuanbowmen.com/news/show-8962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mail@mzpp.com.cn。
          0相關評論
           
          亚洲 日韩 欧美 国产